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(记者刘柏煊)找到一位“好保姆”会不会变得更加简单?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《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》,万亿级家政服务产业迎来政策红利。国家发改委、商务部等今天(28日)举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,解读这份新出炉的“产业发展指南”。
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描绘了我国目前家政服务产业的大致面貌——根据不完全统计,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,并且持续增长;去年总营业收入达到5762亿元,同比增长27.9%,连续保持了20%以上的年增长率,按这样的增速,预计到2021年,将达到万亿规模。
不过,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会上表示,家政服务产业的发展质量还没有完全跟上发展速度。“比如服务质量不高,拥有较高专业素质、较强服务技能的家政服务人员总体偏少;企业小、散、弱特点明显,连锁化、品牌化经营的比例很低;市场存在无序竞争,行业诚信不足,服务人员不安心工作,消费者存在不放心消费等现象。”
针对这些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,新出炉的《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》“对症下药”,提出十方面的重点任务。
第一个方面的措施就是要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。包括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,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,加大岗前培训和“回炉”培训工作力度等。
对此,长期从事相关人才培养的重庆市卫生技工学校、重庆市公共卫生学校校长梅建国告诉央广记者,要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,“人”是关键因素,最重要的是拓宽人力资源开发和保障的渠道。
“把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作为第一条非常到位。现在从事这个行业更多的是‘40’‘50’这些下岗工人或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,这个产业将来要持续发展,就需要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,从根上解决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。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,从基层人员到专业人员再到整个引领行业发展的专家,家政服务行业需要形成一个人才梯队。”他说。
第二方面的措施是在市场主体上寻求突破。《意见》指出,要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,让这些企业在更大范围内享受增值税减免相关政策。
什么是“员工制家政企业”?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这样解读:“我们以前讲的‘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’要求员工规范地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,但是家政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大量是农民工,而农民工多数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,所以不可能再重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。这次政策就明确,只要与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服务协议,服务人员可自愿选择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城乡居民保险。这样的企业可以被认定为‘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’,可以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,政策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。”
本次《意见》还提出要健全家政服务领域信用体系,这意味着之后可以根据“红黑名单”选保姆了。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系统,加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等。
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央广记者采访时说,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该实现全国联网,不仅要对家政服务人员建立信用档案,也要对雇主建立信用档案。“一方面是家政服务人员的信用问题,过去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,反映的也比较多,所以既要建立‘黑名单’,也要建立‘红名单’;另外一个是雇主方面,在信用上也需要约束。所以说信用记录应该既包括家政服务人员的还包括雇主的,两方面的信用都是要强化的。”
转自 央广网 |